除食用野生動物外 疫情防控要點還有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
【無錫水處理設備http://www.tomcat-motor.com】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日前表示,環境、生態、地質和氣候條件是病毒傳播和人群感染暴露的影響因素。
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多項研究結果證實,除了食用野生動物,環境因素對于疫情傳播和防控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日前表示,環境、生態、地質和氣候條件是病毒傳播和人群感染暴露的影響因素。
近期,吳豐昌擔任主編的《環境科學研究》整理了自SARS以來(2003-2020年)發表的39篇相關文章,這些論文從病毒微生物檢測與傳播、醫療廢水廢物處理處置、野生動物生境保護、藥物活性物質的環境風險評估、降解菌株篩選以及環境暴露與風險評估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廣泛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上述判斷。
吳豐昌認為,這些分析結論,將能夠為這場疫情防控的環境應對理論、技術、工程應用、政策法律與標準制定提供參考純水設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周進宏等專家介紹,人類腸病毒作為新興污染物,與許多水源性疾病(如腸胃炎、結膜炎和呼吸道疾病等)相關,大量存在于感染人群的糞便和尿液中,這使城市污水成為病毒最集中的污染源之一。
而在污水處理廠進水中,存在星狀病毒。這是一種感染哺乳動物及鳥類的病毒。該病毒呈世界性分布,糞-口傳播,是引起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病毒性腸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周進宏介紹,很多國家每年都會有不同程度人類星狀病毒的暴發,在我國眾多地區均出現過人類星狀病毒感染病例。
城市污水成為病毒最集中的污染源之一。圖為江西省一家污水處理廠。攝影/章軻
研究發現,污水處理廠進水中人類星狀病毒濃度呈季節性變化,春季和冬季較高,夏季和秋季較低。經過活性污泥處理,人類星狀病毒達到93.15%的去除率,但二級出水中仍有較高濃度的殘留,必須進行有效消毒才可以排放或回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國家環境保護環境微生物利用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張崇淼等專家介紹,耐藥性病原菌的出現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研究發現,污水處理廠的原水和排放水中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問題已十分突出,污水處理廠已成為耐藥性和抗性基因的潛在儲存庫。不僅在進水中存在大量的耐藥菌,出水中的耐藥菌含量也很可觀,耐藥菌會隨著污水廠出水排放在城市水環境中廣泛擴散。
孫寧、吳舜澤等專家此前的研究也發現,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普遍存在缺乏統一規劃、工藝技術落后、設備市場混亂、市場化導向過重等問題。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污染控制標準》(征求意見稿)編制組介紹,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的一種,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目前,我國醫療廢物的處理處置主要執行危險廢物的相關污染控制標準,尚無專門針對醫療廢物制定的污染控制標準。
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醫療廢棄物產生量約為216.77萬噸,其中門診部廢棄物產生量為33.21萬噸,住院部廢棄物產生量為183.56萬噸。醫療垃圾處理設備產量約1.9萬臺,供需缺口較大。現有生產醫療廢棄物處理設備企業的生產規模小,產品的性能與無害化處理標準的要求相一致的不多,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水平。
重慶同興醫療廢物處理有限公司技術人員羅永彬介紹,醫療廢物處理中心一般建設在地級行政區域,按照醫療廢物焚燒和非焚燒處置方式,醫療廢物處置率僅為6.1%,偏遠地區的醫療廢物處置率更低。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段寧等專家此前專門就北京市SARS病例數與空氣污染指數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發現可吸入顆粒物與SARS病例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北京地區發生SARS病例數與SARS患者確診前第4天和第5天的空氣污染指數相關性最密切,PM10(可吸入顆粒物)對這種相關性貢獻最大。無錫純水設備,無錫水處理設備,無錫去離子水設備, 醫院用純水設備
- 上一篇:環保公用專項債占比提升 關注國企入駐的“后效應” 2020/3/9
- 下一篇:河北確保醫療廢物醫療污水全部處置 全面升級 2020/3/4